图册展示
副标题

张謇与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/徐 宁

张謇与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

□ 徐 宁


清末状元,近代著名的实业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张謇,在其家乡南通,带领地方士绅,秉持着“实业救国”“教育救国”的理念,至20世纪20年代初建成了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,拥有工业、交通、金融、贸易等37家企业的集团;沿海地区建立了20家的盐垦公司,形成了资本额达2483

万两白银的企业系统,这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。同时形成了由400多所各类学校以及大批文化、公益设施构成的地方文教与公益体系,交通、水利、供电、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同步推进。南通由一个落后的小县城变成了一个近代化的新兴城市,被国内外誉为“模范县”“理想的文化城市”“中国的人间天堂”等。

上海与南通同处长江入海口,南北隔江相望。上海近代开埠较早,商业发达,人才荟萃。因此在张謇创业的过程中,非常重视通沪两地的沟通和联系。一方面上海为张謇创办实业提供了必需的资金、物料、技术和人才支撑;另一方面张謇也为上海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1895年,张謇受清政府委派,在通海地区筹办纱厂,1899年大生纱厂正式建成运行。为了帮助大生纱厂修理机器、制造零配件,1903年,张謇在大生纱厂北侧之西洋桥畔创立“资生冶厂”。张謇于1905年又建设南通资生铁厂。“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119日于唐家闸河东,规划资生铁冶厂厂址与唐闸实业艺徒预教学校校址”。

同年29日,张謇撰《通州资生铁冶公司集股启并章程》谈了自己兴建铁厂的原因:“今中国兴工业而不用机械,是欲驱跛鳖以竞千里之逸足也,用机械而不求自制,是欲终古受成于人。”而铁冶两厂的关系为:“以(大生纱厂)机之需补也,营铁厂;以铁厂之不可无辅也,营冶厂;合称为资生铁冶公司。”铁厂、冶厂先后建成后,各自独立经营核算。公司对外合称资生铁冶厂,最初业务局限于大生各厂的机器修配与民用食锅生产,后逐步发展到承造铁桥、铁轨、运载车辆、内河小轮及机动渡轮。1915年前后,仿造国外纺织机器,生产1500多台资生织机,装备了大生纱厂、二厂、三厂,还销售其他华商纱厂。


1.jpg

资生铁冶厂


在张謇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同时,江浙两省与上海涌现出一批影响全国的民族资本家,如胡光镛、叶澄衷、严信厚、沈云沛、许鼎霖、庞元济、周廷弼、曾铸、祝大椿、朱志尧等。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多次往返通沪两地,与上海的诸多实业家有所联系,其中就包括朱志尧。根据张謇的日记记载:

“(1905年)十月十二日至帐房。二时偕禹九、相伯、子尧、法人德隆格(法商部专使),说建立中国国民实业银行事。十月十九日观澜、子英、仲廉、子尧来。甘卿来。与相伯讯。”

在这两则日记中,出现的子尧即朱志尧。相伯即为朱志尧的舅舅马相伯。1905年的116日(十月初十),张謇抵达上海,偕恽禹九、马良(相伯)、朱志尧拜访德隆格,并商议“建立中国国民实业银行事”。115日(十月十九日),袁希涛、朱志尧、龚子英等来拜访张謇。


朱志尧.png

朱志尧


朱志尧,186397日出生于南市董家渡沙船世家,字宠德,号开甲,青浦人。清末与民国时期民族实业家,受天主教洗礼后,取教名“尼格老”(Nicolas)。

朱志尧的大舅马建勋是洋务运动倡导者李鸿章的幕僚;二舅马相伯,著名的教育家,曾担任过徐汇公学校长,复旦大学的创始人。三舅马建忠是李鸿章的翻译,被授命进行洋务与外交活动,也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《马氏文通》的作者。

朱志尧年少时受舅舅影响,在徐汇公学就读,掌握了近代科学知识及外语。后追随马相伯、马建忠多次赴欧美考察。1887年,马建忠任轮船招商局总办时,介绍朱志尧担任招商局“江天轮”买办,行驶上海—宁波航线。几年后,调任“江裕轮”买办,行驶上海—汉口线。期间,朱志尧看到盛宣怀办机器织布局时,积压大量棉籽,苦无出路,就建议他创办棉籽油厂,受盛大为赞赏。1897年,朱志尧被盛宣怀任命为大德榨油厂总办,创办该厂,试制成功新式棉籽油轧机。


科学社年会.png

前排右五为马相伯,右六为张謇


1902年,朱志尧利用大德油厂获利的4万多两白银,在原法国自来水厂相邻的东首,黄浦江边的机厂街,租用2.66万平方米土地,投资创办求新铁工厂;1903年夏,更名为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——是国内建立最早、规模最大的民办造船企业之一。

“求新”厂自建厂起,就有工作母机二十台,同时聘请外商船厂技术人员作指导,设有熔铁、冶铁、造炉、造船、汽机、内燃机、火油引擎等生产制造车间。1905年初创设的同昌榨油厂,其1800套的轧棉籽油机榨油设备,均由“求新”厂自己制造。工厂此后陆续承接了榨油、印花、蒸汽引擎等多种机器制造与修配,以及桥梁、车厢、轮船等公用事业方面的工程业务。


2.jpg

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内外景


19071229日,由“求新”厂承建的上海外白渡桥新桥竣工——这是我国第一座用全钢材筑起的桥,是上海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标性建筑之一。1910年,该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新式火油内燃机。1914年,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首制成功内燃机,并于次年参加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,获得头等奖。1915年,工厂资本增至白银三十万两,工人达数百人,产品包括轮船、铁道货车、铁道桥梁、车站钢铁屋料、锅炉引擎等,每年营业收人约白银四十至五十万两。

正是因为求新制造厂的成功创办引起了张謇的高度关注。1906年,张謇在日记中写道:“七月二十九日至朱子尧求新厂。厂有法人欲得之,劝勿为动,……魏蕃实(允恭)亦许协助。”

张謇亲自来到“求新”厂,现场考察,并为大达轮步公司向求新制造厂订购了一艘客货两用船。朱志尧亲自主持该船设计和施工,最终如期造出客货轮,命名为“大新”。张謇曾多次搭乘该轮往来于南通上海间。该船于1908年十月三十日不幸被“泰宁”轮撞沉。

张謇同时还邀请朱志尧赴南通参观资生铁冶厂。于是同年“八月十六日志尧至厂,同看铁厂建筑。八月十七日晨至师范,午后至翰墨林、博物苑,看视刷印以及建筑。”可知在张謇前往上海“求新”制造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朱志尧就来到了南通,在张謇的陪同下参观了资生铁冶厂、通州师范学校、翰墨林印书局、南通博物苑等场所。

1906年,为“巩护我国教育权,驱策文明之进步,杜绝外人之觊觎,消弭后来之祸患”,张謇创办中国图书公司。同年619日,江苏省绅商组建的江苏省铁路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,王清穆为总理,张謇、王同愈、许鼎霖为协理,租屋于大马路五福弄对门。张謇在此期间与朱志尧的互动,除了参观考察铁厂外,还邀请朱志尧担任中国图书公司和江苏省铁路有限公司董事。

1907年的春节,正月初二至初三,朱志尧专程从上海赶往南通海门常乐镇拜会张謇,“正月二日朱子尧自沪来。正月三日小雨雪。子尧回沪。”

1915年,美国旧金山举办“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”,张謇时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,在1914年积极组织中国物产参会的同时,还拟组织一个“游美实业团”,民国三年(1914年)72日,在张謇写给他叔兄张詧的信中,提到:“……但南通所当注意者,除棉业外,尚有油铁。油业宜兼重豆油。我国业豆油者,不明机制。习机器者,未及豆油,只好取棉油业中一人,现拟刘长荫去,刘盖股东而兼办事者。铁业拟令朱志尧去。”正是由于“求新”厂所取得的规模和业绩,张謇在组建“游美实业团”时,曾考虑推荐朱志尧考察美国冶铁业。后因“求新”制造厂面临经营上的困难,朱志尧最终未能成行。

至于“求新”制造厂,张謇在日记中曾写道“厂有法人欲得之”,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钢铁原料奇缺,价格暴涨,工厂为建造上述两船实际亏本达50万两白银。借贷到期,求新厂资金链断裂,无力偿还,法国邮船公司和歇乃达钢铁公司准备以51.2万两银收购求新厂。上海商界强烈反对将求新厂售予法商,北洋政府部分议员也呼吁政府出面维护民族工业。中法双方多次交涉后,1919827日宣布求新厂为“中法合办”,双方各占一半股份,其中法商60万两,中国官股50万两,朱志尧商股10万两,表决权和董事亦中法各半。1919831日易名为中法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(对内称法中冶金机械工程公司),在巴黎塞纳区商业登记处注册,虽名中法合营,但事实上已被法国资本所并吞。抗日战争时期,求新厂内大型机器设备被日军抢掠一空。抗战胜利后,法国派员接管。19549月,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,改名为国营求新造船厂,20008月整体并入江南造船厂。

(作者单位:南通博物苑)

分享 :